華爾街之狼  

金錢的善惡

文章標籤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事件源起

    去年十二月初,在Ptt八卦板上看到國民黨在招募聘用幹部的消息。我不是國民黨黨黨員,過去也沒有參加過國民黨的活動,但是這工作起薪有三萬二千元,錄取後薪資還能一年一調[1],對賦閒家居已快半年的我來說實在是讓人心動。再說,作為高學歷份子心中總不能免俗的有幾分經世濟民的理想,想想國民黨畢竟也是比民進黨來得理性一些,這個甄試似乎值得一試。於是,我以兩天的時間慢慢寫好了報名表,寄出,並在不久後收到准考證。

文章標籤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性善與性惡的濫觴:孟子與荀子 

  中國古代性善和性惡之論戰始於荀子,而後他的徒弟韓非將性惡說引入法家,而儒家主流派系則一貫支持亞聖孟子的性善論。同為孔子思想後繼者的孟子和荀子對人性的看法卻南轅北轍,造成二人差異的原因一直都是後世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。我讀過一種說法認為孟、荀人性論的分歧其實是肇因於二人做學問方法的不同─孟子做學問憑藉感性直覺,荀子則重視理性思辨。提出這一說法的學者認為,不經過思考、純用本能反應的人較容易做出善良、無私的舉動,而當人類動腦思考之後就會開始權衡各項利弊得失,各種自私自利的想法也就隨之而生了。西方人認為理性思考才能求得善,中國人卻認為不思考才能反璞歸真,這也是很有趣的文化差異。

文章標籤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對於「自焚」的不同想像

    鄭南榕是民主烈士或恐怖份子?成大廣場一案中學生與校方對鄭南榕的看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,原因出在雙方對鄭南榕自焚事件有截然不同的想像。僅就「自焚」來說,「自焚」一事就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情境,如果一個人的「自焚」是「在眾目睽睽之下點燃淋滿自身的汽油」,那他當然要是烈士;但是「胡亂放火,將自己和身邊的所有東西通通點燃」,那這好像就比較適合稱之為恐怖份子了。

文章標籤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   這是因為前幾天的心血來潮而進行的分析。

   《易經》有八卦,易經八卦的陰陽爻符號傳到歐洲之後促成了二進位法的發明;這是對《易經》稍微有點認知的人都知道的。那麼如果從這個思維再進一步延伸,用二進位法將八八六十四卦重新編號,又會發生什麼事呢?《易經》中各個卦象的排序其實沒什麼規律可言[1],用二進位將六十四卦重新排列,能不能發現什麼出人意料的規律呢?

文章標籤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甘道夫前往的「魯道爾陵墓」是什麼地方?

    魯道爾(灰精靈語,意為『東邊的』)是從古代人類的北方王國亞爾諾分裂出來的三個王國之一,位置在三國之中最偏東,也是三國中西方皇族血脈最早斷絕的一個。皇族血脈斷絕後的魯道爾被一名山地領主控制,在三國中最早墮向邪惡。但是在中土世界中魯道爾也是地名,具體位置大約在《哈比人》第一部中比爾博一行人遇到食人妖的地方附近。至於到底是因為那地方是魯道爾王國的舊地才會被命名為魯道爾,抑或魯道爾王國是因為建國在魯道爾地區才以魯道爾當國名,這點目前仍是個謎。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   因為哈比人:荒谷惡龍實在太好看了,忍不住就《精靈寶鑽》和三部曲小說附錄中的一些相關資料和大家分享~

史矛革講話為什麼這麼傲嬌?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 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,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划著一艘小船靠岸。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,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,還問:「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?」

悠閒的漁夫  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羅馬國〈因為羅馬經歷王國、共和國、帝國三種國體,所以用羅馬國總括稱之〉是西方文明的先驅,也是西方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國度,直到今日,我們的世界仍然受到她的影響。羅馬滅亡的原因固然眾說紛紜,但對於羅馬崛起的原因,人們的說法也還沒有個定論。不過,大部分人都認可羅馬強盛的一大原因,是由普魯塔克提出的「包容」精神。羅馬對於對敗給她的人相當寬容,不但願意授予戰敗者公民權,甚至允許其中的佼佼者進入最高權力殿堂的元老院。就是由這種寬容精神為核心的「羅馬聯盟」,讓名將漢尼拔的義大利遠征無功而返。

    郭台銘說:「阿里山神木成其大,四千年前種子掉到土裡就決定了」,由羅馬的建國史我們可以發現,羅馬的寬容精神,一樣是遠在羅馬剛在臺伯河畔建國時,就已經奠基了。

文章標籤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曾經在之前的『《看見臺灣》觀後感〈上〉』一文中分析過《看見臺灣》的標語「看見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愁」,但是我對於這句標語的看法,還有一些因為離環境保護這個主題有點遠,所以沒有收在之前的文章裡。這篇番外就是針對當初放棄的論點而寫的,這次的主題是「美麗與哀愁」。

不應該的矛盾感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O_20130923165024拿太多的罪惡感     

    《看見臺灣》全片裡有幾個反覆強調的主題,其中一個就是「拿的太多,給的太少」。我們對自己獲取大於付出的行為感到不安,等到這種不安變成罪惡感,我們開始擔心這項罪將由我們的後代來償還。而為了替下一代贖罪,我們開始想要做些什麼─做的事情有沒有效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「做」;因為如果我們不採取些什麼行動的話,我們的罪惡感會將我們壓垮。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下載  

    前幾天去電影院看了《看見臺灣》,心裡免不了要有一些感觸。不過作為純種天龍人,想法自然不會與鄉民魯蛇們一樣了。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45056_449228995094562_150010049_n      

    楠君對於中國傳統哲學和儒家學術很有興趣,空閒的時候也會讀讀四書之類的經典,今天的文章就是個人對於「大學八條目」中「誠意」、「正心」兩條的一些見解。之所以從誠意開始,是因為前面的兩條(「格物」、「致知」)實在見解分歧,而且《大學》原文中這兩部分本就闕漏,所以不提。(其實是懶得研究所以也沒什麼見解可談的)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半澤直樹

 

翟楠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